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析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化现象

来源:外语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 高 燕 封正华 摘要:“名词动词化”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特点。本文从人体部位、动物名称和表示气候名称的动词化现象三方面分

作者: 高 燕 封正华

摘要:“名词动词化”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特点。本文从人体部位、动物名称和表示气候名称的动词化现象三方面分析英语中名转动词的实际运用特点。关键词:名词;动词;名词动词化;语言学理论引言在现代英语中,越来越多的名词被用作动词。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化”在词汇中是最活跃、数量最多的[1],比例约为l0.5%。“名词动词化”, 即名词转化为动词,就是名词不作任何形态的变化直接用作动词。名词被动词化后,常常表示具有该名词的活动特点或性质特征的动作,语言既精炼又生动,富于表现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一、名词动词化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名词动词化有其自身的语言学理论依久识驶挠镆逖г蛴镆逖涎芯康拇实墓δ茏?functional shift)是指在句子中,一个词可以从某一词类转用作另一词类,名词转化动词是其中一类[2]。英语名词动词化具有“语义增值”之效,即除了增加原名词所没有的描述性和过程化动作意味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读者的心理联想。因为根据意象理论,语言信息是以意象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名词动词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迅速激起读者记忆储存中该名词的动作意象,使原名词在其原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动作、状态、意象、手段等意味烂识驶挠镉醚г虼佑镉醚У慕嵌壤纯?最理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能够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3]。英语名词的动词化现象恰恰体现了这种“语言经济原则”或“语言效率原则”,因而被广泛应用识驶男薮切苊实蕉实淖饶芴逑帧坝镅跃迷颉?又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 名词动词化的认知语言学理据在认知语言学看来,名词转换为动词属于人们认知侧面的转换。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想象情境的某些方面,即人们认为哪些成分是突显的,当名词被转换为动词时,其意象已经不是事物,人们的感知侧面由事物转向其突显动作的一面。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刘正光从认知角度考察了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特征[4];高芳等对名词转换而来的动词表达式的理解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5]。二、名转动词的实际运用特点及分类本文从人体部位的动词化现象、动物名称的动词化现象和表示气候名称的动词化现象三方面分析英语中名转动词的实际运用特表示人体部位的动词化现象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如eye、elbow、face、hand、head、leg、nose、shoulderstomach、thumb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因此,它们转化成动词后,也具有某种功能意义。分析下列例句:(1) A group of local boys eyed them suspiciously.一群当地的男孩怀疑地打量着他们。谓语动词“eye”形象地表示出当地男孩对“them”的好奇与怀疑。(2) He elbowed his way through the crowed. 他用手肘在人群中开了一路.句中“elbow”的意思为:“to push one’s way through elbow”(用肘强行开路),活现了主语“he”非常艰难地从人群中拥挤出来。(3) London heads the list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cities.伦敦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中名列第一。简单的一词“heads”凸显了伦敦这个城市在旅游中的领衔地位。此词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了最充分的信息。(4) He legged it out to the wharf.他朝码头飞跑而去。动词 “leg”将 主语 “He” 快速跑向码头的动作形象地展示?动物名称的动词化现象动物名称动词化,表示具有该动物习性特点的行为动作。这些名词动词化有很多是人们对动物习性的观察而得出的。某些动物的动作特征很显著,因此这类名词转化成的动词便具有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意义。这类词由动词名称为充当,利用人或物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特点的相似性,简洁、明确地把作者的意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动物世界,形象纷繁,其性情又千差万别。动物名称的名词用作动词,或取“形似”,或取“神似”,或“形神皆似”,含义丰采多姿,形象逼真,幽默多趣。如:ape善长模仿,cock好竖起首, crane习惯伸长脖子, dog爱追随,fox善欺骗, monkey爱淘气,parrot会学舌等等。看以下例句:(1) The little girl cocked her head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这个小女骇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本句用“cock”将主语“the little girl”认真听讲的神情活形活现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 He had to crane his neck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on stage.他得伸长脖子才能看清舞台上的表演。“crane” 表达的意思是:“stretched their heads like a cra-ne”,非常形象地活化了主体 “he” 的动作,收到了形、神皆似的修辞效果。(3) He was completely foxed by her behavior.他对她的所作所为大感迷惑.2.3 表示气候名称的动词化现象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转化动词的有:cloud, flood, ice, rain, snow, storm, thunder, weather, wind等。气候变化的名词用作动词突出该自然现象的性质特征,达到夸张的修辞效果。(1) You need to keep a straight mind, I’m afraid her sexylooks have clouded your vision. 你可要保持清醒。我担心你陪她的性感迷人的样子冲昏了头。“cloud” 其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人们想象情境的某些方面,即人们认为哪些成分是突显的,当名词“cloud”被转换为动词时,其意象已经不是事物“云”了,读者的感知侧面由事物转向其突显动作的一面。(2) Suddenly the house was flooded with moonlight. 霎那间屋子里泻满了月光。该句中的“was flooded with” 迅速激起读者记忆储存中该名词 “flood”的动作意象,使其在原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动作、状态,也将本无生命的 “moonlight”激活了,将静态的“月光”动态化。(3) Misfortunes have rained heavily upon the old man不幸总是无情地落在这位老人身上。谓语 “have rained”比拟地叙述了 “不幸象雨水般不停地打落在这位老人上”,读了让人同情。此词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了最充分的信息。结束语名词越来越广泛地用做动词是现代英语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趋向,也许是时代飞跃,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对于新动词的需要。名动转用不应被单纯地视为一种构词形式,它的使用及演化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隐喻化的阶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6]。这个隐喻化思维过程使人们得以用语言重新构建所经历和审视的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新语法化。参考文献:[1]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周领顺. 名转动词再研究[J].《外语学刊》2001,(2)。[3]张传彪.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6,(3)。[4]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5]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6]王脉、王文斌.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探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127-129。转载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外语学刊》 网址: http://www.wyxkzz.cn/zonghexinwen/2020/0917/344.html



上一篇: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
下一篇:2019亚布力冰雪旅游论坛圆满举行 国内外专家把脉

外语学刊投稿 | 外语学刊编辑部| 外语学刊版面费 | 外语学刊论文发表 | 外语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