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语学刊》栏目设置[09/07]
- · 《外语学刊》数据库收录[09/07]
- · 《外语学刊》投稿方式[09/07]
- · 《外语学刊》征稿要求[09/07]
- · 《外语学刊》刊物宗旨[09/07]
“一带一路”背景下韩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前言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贸易往来,不仅国土相邻,还有着相近的历史传统、相似的文化传承,这也就奠定了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基础。在古代,中华文明繁荣发展
一、前言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贸易往来,不仅国土相邻,还有着相近的历史传统、相似的文化传承,这也就奠定了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基础。在古代,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时期,两国就经常互派使节进行友好交往与学习;在现代,各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中韩两国间的交流更是从政治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开设了韩语专业或是选修课,作者将以本校开设的韩语选修课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并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韩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新颖,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随着20世纪初期,学生对韩语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从本校开设的情况来看,每个学期四个班、每个班60人的韩语选修课,每次都能全部报满。而且根据学生的反馈,韩语选修课是最难抢的一门公选课之一,每次都在选课系统开放后很快就被抢满,因此有很多没能选上课但又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作为旁听生来到教室共学生习。这也从侧面反应了韩语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这门选修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该类语言选修课凭借其实用性和新颖性更是受到了大众学生的青睐。
(二)课程时长较短,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课程受欢迎程度相对应的是,该门选修课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以本校的情况为例,选修课时长周期八周,每周两节课的课时没办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学习简单的发音都要耗费两到三周的课时,剩余几周的时间也没办法很好地开展深层次的教学,只能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般一带而过。在作者期末发放的韩语选修课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反馈教学周期太短课时太少,仿佛刚刚进入状态就戛然而止了。这也从侧面放映了目前大学院校中选修课课时较短的普遍现象。
(三)学生对课程认知不足,没达到预期效果
除了课程时长的问题,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喜爱韩语,想扩展见识并增加一门外语能力所以才选了这门通识选修课。但不可避免的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是抱着混课时凑学分的不良动机,胡乱选的选修课。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纪律松散、态度消极,小到在选修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大到直接签到点了名就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这样的学习态度不仅影响到了周围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打击了老师的授课热情。同时大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的认知较为浅显,觉得选修课就应该是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所以在课后不会像对待必修课那样花时间去进行复习与预习,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整体的学习效果与课程计划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
(四)学校对选修课重视不够,处于边缘化位置
所有的大学院校都会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等课程。从教学目标来看,必修课侧重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而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两者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但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心照不宣地把选修课放在所有课程中最靠后的位置。不仅课程安排的时长很短,就连排课的时间也较为不合理。以本校的情况来看,所有的通识选修课都是安排在周二晚上、周五下午以及周五晚上进行授课,经常会与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各种比赛竞技的时间产生冲突。有时学生真的很想上课但却因为学院的其他活动而不得不请假或缺勤,由于缺课而导致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
三、韩语选修课的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在韩语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学校、学生、教师等多个层面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该类型选修课的教学改革起到一点帮助。
(一)加强对选修课的重视,提高对选修课的认知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选修课作为众多课程类型中的一种,在学生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在选修课的周期安排上,应该尽可能地多增加一些课时,让学生能真正地入门新领域;同时在选修课的授课时间上,尽量安排白天授课,才能保证学生更集中精神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选修课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帮助的课程,以韩语选修课为例,可以开设“韩语语音入门”“韩语旅游用语”“韩语电联用语”等实用课程,并在选课前对每一门课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方便学生能更快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高对该门选修课的认知。
文章来源:《外语学刊》 网址: http://www.wyxkzz.cn/qikandaodu/2021/0121/434.html